BOB半岛不为人知的洛阳盗墓史话:催生“洛阳铲”流失“珍宝”千千万

      |      2024-04-03 21:49:10

  BOB半岛不为人知的洛阳盗墓史话:催生“洛阳铲”流失“珍宝”千千万洛阳,一座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河洛中原的四千年古城、十三朝古都,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拥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一家地市级的洛阳博物馆,就收藏着位居全国前茅的40多万件文物。

  河洛平原的北部邙山,更是收获古人无数点赞的“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墓葬集中区域。数据显示,邙山陵墓群是我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占地756平方公里,有大型封土墓972座,共有6代24位皇帝长眠于此。历经几千年岁月沧桑积累,星罗棋布此间的各个不同朝代的坟挨坟、墓摞墓、冢套冢,陵望陵,数也数不清,引发了不少盗墓贼的垂涎和光顾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从古至今,洛阳北邙山一直都是盗墓活动猖獗的区域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也留下了不少传说和故事。

  突然,在墓道天井处,发现了一处人为盗洞和一具骇人的白森森盗墓贼骸骨。考古人员吃惊地发现,骸骨上方均为虚土,且他(鉴定为45岁的中年男子)的躺姿不是正常的下葬平躺,而是蜷曲成一团,显然他就是传说中的古代盗墓贼。

  由于不少大墓盗掘都需要同伙作案,一旦通过盗洞直达椁室的古墓中出现大量价值连城的不菲珠宝之时,在金钱的巨大面前,人性的贪婪就会暴露无遗。为了独吞巨额财宝,经常有首先下至盗洞中的盗贼在传递完墓葬珍宝后,被地面放风的同伙无情地、活活谋杀在地下的见闻传出。

  因此,在洛阳盗墓,上下的同伙一般是“外甥和舅舅搭档”。为何会形成这样的传统呢?要知道在亲戚伦理之间,舅舅和外甥关系一项亲密,更不用担心在盗墓时,因为自私贪婪,把搭档谋杀。加之古代人比较迷信,毕竟这是“扒人家祖坟容易受到报应”的不义之举、见不得光的勾当,难免想入非非,内心忐忑不安,盗贼们认为舅和“救”谐音,外甥和“生”谐音,这样搭配既安全又能图个吉利。

  其实,在崇尚敬祖,讲究礼仪,道德约束的先秦时代,即便是许多高耸地面的大型王侯级封土墓葬,都是非常安全的。不仅没有人敢萌生出哪怕一丢丢的“盗墓念头”,就是即便有个脑子进水的家伙,偷盗了别人的坟墓,等待他的也是不堪回首的重罪。在历朝各代,发生了挖坟盗墓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要被处以酷刑。如汉代《盗律》明文规定,“盗发冢”与伤人致残、讹诈、杀人及拐卖人口等同罪,都应处以磔刑(古代的一种酷刑,肢解尸体、割断喉咙)。

  据《三国志》记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西凉大军阀董卓用武力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走之前,董卓下令盗掘洛阳的皇陵,而后一把大火烧掉了整个洛阳。

  当时董卓让他的义子吕布指挥盗掘,挖掘出来的金银财宝足足装了上千车(“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后汉书·孝献帝纪》)。

  紧随其后,另一逐鹿中原的三国大咖——曹操为筹集军饷,解决军需,他在军中专门增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一职,专门研究、执行盗墓。如此说来,一代枭雄曹操堪称史上最专业的盗墓头子了。

  曹操盗墓的得意之作,乃是大张旗鼓地盗掘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王墓,史载,仅凭这一次盗掘的丰硕成果,人家曹操就独立养活了手下十余万将士整整三年1095天(呵呵,根本不用汉献帝财政发工资)。

  而颇为可笑的是,从盗墓中获益匪浅、尝到巨大甜头的曹操,也是深怕后人盗掘其陵墓,老谋深算的他,就在古漳河两岸遍布“七十二疑冢”,成为千古不解之谜。

  1905-1909年,修建横贯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时,一段铁路正好穿越了洛阳北邙山厚厚的黄土墓葬层,施工取土无意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出土了一大批骆驼、马匹、镇墓兽、人物为造型的陶质上釉冥器,因其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时人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出土的部分唐三彩,经洛阳的古董商将其运至北京,很快引起了著名大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和格外赏识。在其撰文、发声的大力评价下,唐三彩名扬海内外,价格屡创新高,成为当时文物市场抢手的唐代艺术品。

  眼见昔日不值钱的地摊货,一入京城便登上大雅之堂,身价倍增,还能换来可观的白花花银子,更有穷小子因盗墓一夜翻身发大财,盖新房娶媳妇的巨大,这让邙山洛北乡的数十个村子的游手好闲之辈,很快四处盗掘、成为职业,在初年掀起了堪称洛阳史上的第二场盗墓狂潮。

  史载,从洛北乡到城郊东乡的塔湾、史家湾、杨凹、马坡、北窑一带,庄稼地里的公开盗掘,比比皆是,触目惊心,也让京城和省城慕名而来的文物贩子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有人索性在此安家落户,当地的古玩行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数年之间,洛阳金村八座周天子墓同时被大肆盗掘,精品国宝几乎全部流失海外,成为国人心口永远的痛。

  入秋的一天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由于暴雨连连,导致金村的一处田地坍塌。盗墓分子用洛阳铲(考古、盗墓专业工具,系20世纪初洛阳马坡村人李鸭子发明,一头呈卷筒状带锋利刃口,一头插入白蜡杆、如探墓超过三米,还可以在白拉杆后面系上绳子)一探,发现这竟然是一座积石炭的上古大墓,挖掘出金银器几十件、玉器百十件、商周铜器数十件。

  金村发现先秦大墓、出土价值不菲古代文物珍宝的消息,很快勾来了当时与盗墓者称兄道弟,关系非同一般的教圣公会河南教区的第一任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

  早已把盗掘古墓、走私中国文物当成主业的怀履光(仅1925年一年的时间,他就由开封向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寄出了300多件文物),在重金诱导之下, “从1928年至1932年的五年间,他们荷枪守卫,搭棚立灶,共掘开八座大墓(它们就是名震一时的“金村大墓”,这可谓是洛阳史上的第三次盗墓狂潮),出土精品“国宝级”东周文物数千件,大部分被运往国外卖掉(国内仅留下区区三件)。”

  不知加拿大人怀履光出于何种居心,竟然还不吝笔墨编写了一本《洛阳古代陵墓:对河南金村一组时代可能为公元前550年的王室陵墓建造及墓葬品的记录》(简称“洛阳古城古墓考”),公诸于世,引发争议。

  金村出土的先秦珍贵文物究竟流失到海外有多少呢?仅日本人梅原末治根据流入到日本的金村文物,就编写了一部皇皇巨著“《洛阳金村古墓聚英》”,收录了的先秦珍贵文物238件。

  加拿大人怀履光曾多次在其著作中津津乐道他对加拿大博物馆事业的拓展性巨大贡献,然而对所购文物如何进入他的视线,通过了何种渠道,他似乎有难言之隐,一直小心翼翼,甚至避而不谈。

  据中国学者考证,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数千件,乃至更多中国文物都是在其精心策划下、内外勾结,非法走私到加拿大的,这无疑是明显违反了1930年中国禁止出口古代文物的法律规定。

  由于金村周天子大墓出土了天价的精美文物,彼时金村的盗墓头子都发了大财,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金村街,三富翁,资美、锡卿、王道中。”

  而当时金村中的三个(协助盗卖挖掘文物)的有权有势人家张澜堂、张实甫、马甲子被人称为“金村街三家什(“家什”是洛阳话“厉害、牛逼”之意)”,尤其是马甲子独霸周天子大墓中的小件精美文物,在倒卖时“吃黑钱”,短短两年发了横财,村里老人回忆,马甲子在吸大烟时,随手就拿出一张十元、五元的票子擦大烟盘子,然后要么点烟,要么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洛阳盗墓形成产业链之后,因值钱的文物买一件少一件,可是需求却日增不减,便有人打起了“以假乱真”的仿制文物营生。

  早年,洛阳北乡南石山村便出现了仿制唐三彩的高手高松茂、高松岭兄弟;以仿制金银器闻名遐迩的洛阳北乡小梁村的董月轩和东乡孔家寨焦云贵;以修补古铜器的行家里手李吉甫;以雕刻仿造三代古玉器名声在外的赵培荣等人。

  原来一位故宫元老级的专家、兼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在潘家园市场闲逛时,突然发现了近百件的“北魏陶俑”真品。

  这还了得!老专家心急火燎地将情况上报,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决定不惜重金收购),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回忆,历史博物馆先后花费80万元购买(北魏陶俑)三次;故宫博物院花费10万元购买了两次。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北魏陶俑却越收越多,第一批80件刚收进博物馆,潘家园地摊上又出现第二批;第二批甫一收购,又出现第三批……一时间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情况层层上反,很快被认定是一起建国以来的、罕见特大盗墓案。于是执法部门会同文物管理部门一行人晓行夜宿,很快来到嫌疑人(高水旺)所在洛阳孟津县南石山村,可令跌眼镜、啼笑皆非的是,在工厂的展架上、地面上堂而皇之地堆满了潘家园紧俏的“北魏陶俑”,而这起发生在潘家园的“惊天盗墓大案”,反倒成了1990年代收藏界的一则笑谈。

  时至今日,在洛阳形成了相关衍生产业——多个仿古专业村。譬如以专业生产仿古青铜器的烟涧村;以专业仿唐三彩、陶俑的南石山村等,这些仿古器物,经过酸洗、过X光,风吹日晒、土地掩埋等做旧手法,不时鱼龙混杂,每每出现在文物商行和地摊之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中不少被人花了高价钱买走,还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名目繁多的“鉴宝”栏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