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科技赋能建设 天津港保税区推进智能建造向“新”而行随着BIM、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智慧工地”应运而生,为保障工程质量、达标环保要求注入“智慧”动力。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和智能传感器设备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料、法、环等各要素进行统?调配和管理,建筑工地实现自动化采集、实时报警等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工程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小到单体建筑工地、大到整个城市在建工程的互联网生态圈。
在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组以BIM模型为底层数据BOB半岛,以工程建设周期为主线,实现BIM全过程管理,制定统一的BIM实施标准、模型深度标准、运维标准,规范各阶段工作界面,搭建一个管控框架,从而达到“一模到底”的初衷。与此同时,项目组搭建DTL4级数字孪生系统,与BIM模型在智慧运维阶段有效衔接,采用“物理”园区和“虚拟”园区相结合的双引擎管理思路,构建运营指挥中心园区大脑,实现“一图看园区、一图管园区、一图调度园区、一图服务园区”。
在管理上,项目组通过搭建智慧工地平台,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管、直观呈现项目概况及人员、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指标,对问题指标进行预警,加大安全质量控制、实现各级数据互通,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项目组还利用数字化交付管理平台,统一了50多个子系统数据标准,消除信息孤岛问题,并实现国产化信创全适配。工作人员佩戴的智能头盔可在其进行现场巡检时,利用人工AI进行自动测量并记录问题上传云端形成数据库。除了智能头盔,基地项目组还利用定位手环、执法记录仪等多种手段对现场施工作业进行安全监督与管理,以实现智慧安全管理。
毋庸置疑,借助新技术发展智能建造,成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在推进旧改工程中,智能建造同样是一个出色的“旧改秘诀”。
在天津市首个百亿级大型“工改工”旗舰工程海港产城融合国际创新中心项目实施中,天津港保税区城市更新投资建设集团便前瞻性地确立“数字建造”为项目核心战略,按照数字建造、数字移交、数字运维的要求建立了BIM应用标准,为BIM项目实施过程提供指导依据。项目全员、全专业、全过程应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数字化建设与管理。
该项目为改造工程,室外地下管网路由错综复杂,管线标高及空间位置混乱,目前已通过应用BIM技术完成了对原有老旧管线全面梳理,最终形成完整的BOB半岛、空间关系明确的小市政管线系统,为后期项目维修调整及运维管理提供了保障。
在BIM技术进行设计方案模拟与优化、施工辅助应用与管理基础上,项目团队实现项目数字建造与数字交付,提升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控制投资、保证工期、安全高效的管理目标,为项目招商运营管理赋能。
BIM + 数字建造系统将传统建筑施工管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精准化管理和决策,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控制成本,创建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天津港保税区积极探索智能建造赋能重大产业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保税区聚集了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了中铁建大桥局、中冶天工集团、海洋石油股份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港航4家中央特大型建筑业企业二级局以及中国铁设集团、中铁六院等大型设计院研究院,带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一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通过加强与区内建筑业企业沟通、协作,推动建筑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以点带面,带动区内建筑业转型升级BOB半岛,推动建筑工业化,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保税区国家合成生物中心、海能发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工程EPC工程总承包3个项目被评为天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示范项目。
未来,天津港保税区将继续聚焦生物制造、基因科技、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四大未来产业,深度围绕产业新质生产力策划和布局更多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造智能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支持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鼓励企业拓展本地市场以及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